在刚刚落幕的2023年世界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比赛中,中国跳水队以绝对优势包揽全部9个项目的金牌,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梦之队”的统治力,16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冠,207C动作(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更是获得7名裁判中4个满分10分,现场观众惊呼“水花消失术”重现江湖。
中国跳水队延续霸主地位
本届世界杯是巴黎奥运会前最重要的跳水赛事之一,共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参赛,中国队在男子、女子单人及双人项目中均未让金牌旁落,延续了自东京奥运会以来的连胜纪录,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继红赛后表示:“队员们顶住了压力,尤其是年轻选手在技术稳定性和心理素质上的进步令人欣慰。”
男子10米台决赛中,世锦赛冠军杨健以总分586.20分夺冠,其难度系数高达4.1的109B(向前翻腾四周半屈体)动作成为全场亮点,而老将曹缘在3米板项目中以稳健发挥击败英国名将杰克·拉夫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双人项目中,陈芋汐/全红婵组合以领先第二名近50分的优势摘得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两人同步分多次获得满分。
全红婵:从“天才少女”到“技术标杆”
全红婵无疑是本站赛事最受关注的选手,她在女子10米台决赛的5跳中拿到3个满分,总分458.20分刷新个人赛季最佳,尤其第三跳207C动作,从起跳到入水几乎无可挑剔,现场解说连呼“教科书级表现”,这一动作曾在东京奥运会预赛中让她失误排名垫底,但如今已成为其招牌技术,赛后采访中,全红婵腼腆表示:“每天训练要跳这个动作几十次,教练说‘把训练当比赛’,现在终于不害怕了。”
国际泳联技术代表戴维·布莱尔评价道:“全红婵的身体控制力和水花处理技术已超越同龄选手,甚至改变了裁判对女子跳水的评分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竞争对手、队友陈芋汐同样发挥出色,以436.85分获得银牌,两人包揽冠亚军的场景已成为国际大赛的“固定剧本”。
对手追赶:英国、加拿大表现亮眼
尽管中国队优势明显,但部分外国选手的崛起值得关注,英国队凭借双人3米板组合丹尼尔·古德菲洛/杰克·拉夫尔的稳定发挥摘得银牌,加拿大名将帕梅拉·威尔则在女子3米板决赛中跳出单轮81.60的高分,澳大利亚队教练查米·威尔逊坦言:“中国队的训练体系和后备力量令人羡慕,但我们正通过科技手段缩短差距,例如用AI分析运动员动作轨迹。”
巴黎奥运前瞻:中国队面临新挑战
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各国纷纷调整战略,中国队此次派出“以老带新”阵容,除全红婵、陈芋汐等新生代外,27岁的施廷懋以教练身份现身赛场,暗示可能复出,而国际泳联新规要求奥运资格赛增加混合团体项目,这对中国队的体能分配提出更高要求。
跳水名宿高敏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现在的比赛不仅是比技术,更是比创新,中国队员需在难度和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据悉,中国队下一阶段将赴济南封闭训练,重点攻克男子跳台稳定性和双人同步性短板。
跳水运动全球化:小众项目的破圈之路
世界杯期间,蒙特利尔赛场座无虚席,海外观众对跳水热情高涨,国际泳联数据显示,过去两年跳水赛事收视率增长37%,社交媒体话题量翻倍,全红婵等明星选手的“出圈”效应功不可没——她的招牌“袋鼠摇”手势和赛后采访片段在海外平台播放量超千万,赛事组委会还尝试引入VR技术,让观众通过头戴设备体验运动员视角入水。
中国跳水队的成功也带动了基层培训,国内多地青少年体校报名跳水人数激增,北京朝阳区跳水教练李婷透露:“现在家长不再只盯着乒乓球、羽毛球,很多孩子是冲着‘成为下一个全红婵’来的。”
从蒙特利尔到巴黎,中国跳水队用金牌捍卫了荣誉,也直面着新周期的挑战,正如周继红所言:“每一块金牌都是新的起点。”当全红婵们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追求“零水花”,这项运动正以独特的魅力书写更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