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这场举世瞩目的冰雪盛宴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向世界传递了团结、和平与希望的理念,来自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齐聚北京,共同参与这场为期17天的冰雪竞技盛会,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开幕式上,一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视觉盛宴震撼上演,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创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展现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随后,各国运动员代表团依次入场,中国代表团作为东道主压轴亮相,由速度滑冰名将高亭宇和钢架雪车运动员赵丹共同担任旗手,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中国为举办冬奥会所做的努力,并呼吁全球通过体育的力量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本届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是历史上设项最多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派出了176名运动员,实现了全项目参赛的目标,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等优势项目中,中国健儿被寄予厚望,短道速滑队由武大靖、任子威领衔,他们在上届平昌冬奥会上为中国摘得唯一一枚金牌,此次主场作战,志在再创佳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徐梦桃、齐广璞也将向金牌发起冲击,而年轻选手谷爱凌在女子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三个项目中均具备夺金实力,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除了传统强项,中国队在雪车、雪橇等以往弱势项目上也取得了突破,钢架雪车运动员耿文强在世界杯分站赛中多次站上领奖台,展现了中国选手在冰雪项目上的全面进步,中国冰球队首次亮相冬奥会舞台,尽管面临强大对手,但队员们表示将全力以赴,展现拼搏精神。
国际方面,挪威、德国、加拿大等冰雪强国依然是奖牌榜的有力竞争者,挪威队在上届平昌冬奥会中以14金位列榜首,此次他们派出了实力强劲的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团队,力争卫冕,德国队在雪车、雪橇项目中占据统治地位,而加拿大和美国则在冰球、自由式滑雪等项目上具备夺金实力,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奥委会代表队的花样滑冰选手“三套娃”——瓦利耶娃、谢尔巴科娃和特鲁索娃,在女单比赛中被视为金牌的最热门人选,她们的表现为本届冬奥会增添了更多看点。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严密的防疫措施,组委会采取了“闭环管理”模式,所有参赛人员、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均在封闭环境中活动,确保赛事安全进行,高科技的应用也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一大亮点,从无人餐厅到智能体温监测,从氢能火炬到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绿色、科技与人文并重的办奥理念。
赛场之外,冬奥会带动了中国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据统计,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3亿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提前实现,各地滑雪场、滑冰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冰雪旅游成为冬季消费的新热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全球冰雪运动发展的新起点。
随着比赛的全面展开,各国运动员将在速度与技巧的比拼中诠释奥林匹克精神,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作为新增项目,在首个比赛日便为中国队摘得首金,极大鼓舞了代表团的士气,而花样滑冰团体赛中,中国队历史性闯入决赛,创造了参赛以来的最佳成绩,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以超高难度动作逆转夺冠,为中国队再添一金,她的出色表现迅速成为全球社交媒体热议的话题。
冬奥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冬奥村中分享美食、交换徽章,结下深厚友谊,加拿大冰球运动员与中国志愿者合影留念,日本花样滑冰选手羽生结弦收到中国粉丝的千纸鹤祝福,这些温暖瞬间展现了体育超越国界的力量。
闭幕式将于2月20日举行,届时将揭晓最终奖牌榜的归属,无论成绩如何,每一位参赛者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行者,北京冬奥会以其卓越的组织、精彩的比赛和友好的氛围,为世界留下难忘的冰雪记忆,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冰雪之约,全球共享,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体育交流提供了典范,奥林匹克精神将继续激励全世界的人们追求卓越、团结友爱,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